NEWS Information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8月23日,國家住建部倪虹部長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對建設“好房子”內涵作了深刻闡述,要求以科技賦能來提高建筑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業融合,大力發展智能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
毋庸置疑,用數字技術激發住建領域新質生產力,是推動建筑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方向,是建筑業發展的未來。如何建設“好房子”,如何推動智能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的發展,我們認為其核心在于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實現對整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改革、智能化轉型。這就像是“穿針引線”一樣,通過BIM技術串聯起整個建造過程,實現資源融合、數據共享、效能提升,最終激發新質生產力,達成行業綠色低碳、智慧安全的戰略目標。
一、定義:BIM技術是什么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簡稱,其本質上是一種數字技術。2002年,歐特克(Autodesk)公司提出BIM概念并推出自己的BIM軟件產品,近些年國內的廣聯達、北京構力科技、中設數字等公司逐步推出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IM圖形平臺,BIM技術已經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
首先,BIM是一個綜合的數據底座。它是建設項目物理世界的數字化信息,其核心在于采用三維數字手段構建建筑信息模型,是建設項目各類信息資源的集大成者。然后,BIM 是一個共享的知識資源。它是一個分享有關建設項目的信息庫,可以為項目的建設者和使用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科學決策的可靠手段。再者,BIM是一個協同的操作平臺。在項目的不同階段均有積極作用,不同利益相關方通過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職責的協同作業。
BIM技術可以幫助實現建筑信息的集成,從建筑的設計、施工、運行直至建筑全壽命周期的終結,各種信息始終整合于一個三維模型信息數據庫中。相較傳統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它是串聯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慧物流、智能施工、智慧運維等的基礎。這一革新性、革命性轉變,對于深化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建筑業綠色低碳、智慧安全高質量發展,進而驅動產業升級、資本聚集、產業集群,提供技術支撐和功能保障。
▲山河智能總部大樓 “BIM+裝配式+智能生產”示范項目
二、價值:BIM技術的功能和優勢在哪里
總的來說,BIM技術的核心價值,在于其獨特的可視化表達能力和信息整合共享功能。運用這一先進技術,能夠串聯起建造的全過程,是整體的,不是局部的;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是可視的,而不是揣測的,可以模擬預見建造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潛在問題,并能持續優化從設計、生產、施工到運維的整體解決方案,支持達成“所見即所建,所建皆所愿”的宏偉愿景。
——BIM技術可以實現設計階段“四大目標”。一是協同設計,同臺唱戲。通過BIM模型的創建,將建筑空間三維數字化,各專業設計師在同一平臺上協同設計,“同臺唱戲,一氣呵成”,避免在施工圖設計中出現各專業技術表達不一致的問題,大大提高建筑設計質量和效率。二是人工智能,一鍵生成。BIM設計軟件支持建筑方案參數化設計,通過設定需求數據,自動組合各種類型的標準化構件,從而快速生成多種建筑方案,減少設計時間和人力成本。三是身臨其境,立體可視。BIM技術提供了三維可視化環境。通過可視化展示,使每個項目參與人員和業主直觀的理解設計方案和意圖,展現項目的空間結構和具體細節,提前發現和規避問題。四是實景三維,仿真可控。利用無人機對場地三維測繪、場地模擬,從而生成現場三維模型,再疊加數字孿生BIM模型,可以進行精確的仿真分析和虛擬建造過程模擬,模擬建筑物結構、消防疏散、管線綜合等實際情況,對設計方案進行安全評估,提前找出潛在的安全隱患。
——BIM技術可以提升生產階段“三大效益”。一是設計與生產聯動。采用BIM技術可以實現設計環節與生產環節的信息聯動。將BIM建筑信息模型導入工廠中央控制系統,轉化成機械設備可讀取的生產數據信息,實現預制部品部件的“數字圖紙交付、柔性智能生產”,大幅提升生產作業精細化程度。二是產品與質量聯動。利用BIM技術可以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生產企業從BIM模型中提取詳盡的數據,對生產內容進行拆解重構,形成標準化部品部件,確保生產產品與設計要求一致。同時利用物聯網技術將產品信息如生產原料、生產日期、關聯人員等實時保存,“一件一碼”“實模一致、圖模一致”,質量可控,可以溯源。三是數據使用和數據價值聯動,通過BIM技術可實現對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成本和生產效率的優化。基于BIM技術,搭建標準化部品部件庫平臺,梳理符合建筑模數化尺寸要求的部品部件,納入到數據平臺管理,形成可調取、可通用的部品部件信息模型庫、數據庫,指導實現生產環節的部品部件標準化,推動生產成本在規模中得到優化,裝配式建筑品質和效益在集成中得到實現。
——BIM技術可以解決施工階段“兩大難題”。一是施工組織設計更精準。通過將BIM模型嵌入施工模擬軟件中,模擬施工過程中的各種情況,包括施工進度、人員安排和材料使用等,更真切地規劃施工組織過程;同時,通過模擬BIM模型中不同系統之間的關系,進行各個系統之間的碰撞檢測。同時,在管線綜合過程中,通過智能算法,做到有壓管讓無壓管、小線管讓大線管、施工簡單避讓施工難度大等深化要求。二是施工現場管理更可控。運用數字孿生指導項目施工,利用BIM技術與智慧工地、物聯網設備、傳感器等相結合,進行危險源標識預警,“一人一碼、一件一碼、一車一碼”,實時監測施工現場安全狀況及項目進度,保障施工本質安全,提升整體施工效率。
——BIM技術可以達成運維階段“三大愿景”。一是數字化交接。BIM模型可以把竣工信息以數字化方式交接到運維階段,對建筑資產進行自動化管理。通過對資產數據信息的掌握,協助運營和維護人員,科學制定維護、維修計劃等周期性工作計劃,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二是可視化嵌入。利用BIM可視化技術對建筑空間進行管理,建立數字孿生空間,管理建筑的不同功能和不同用戶的空間,使空間使用效率得到最大優化,提高建筑資產的使用價值。三是智能化預警。將BIM成果提交給智慧物業、智慧消防、城市生命線、房屋安全管理等數智平臺,通過對建筑燃氣安全、消防安全、結構安全輔之以智能感知與傳輸設備,進行可視化管理和預測、預報、預警,提升物業管理水平,保障建筑運維安全。
建筑行業需要用創新的數字科技保障達成“提質增效、本質安全”的目標。而BIM技術具備了可視化、可模擬、大數據分析等特點,不僅為建造者提供了服務,也為決策者、管理者提供了更加直觀、便捷和專業的視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項目。通過基于BIM技術的產業鏈協同模式,智能建造產業鏈的數據交換格式、數據交換媒介、數據交換平臺等問題都能有效解決。BIM技術將真正成為信息在產業鏈上下游流轉的潤滑劑,推動實現全生命周期的“一模一樣、有模有樣”,打造市場規范、良性發展、高效協同、安全可靠的優勢產業鏈。
三、方法:如何使用推廣BIM技術
近年來,長沙在發展智能建造上進行了大量探索和實踐,在BIM技術應用上形成了一批做法和成果。
——政府推動。省級層面,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作為全省行業引領性文件,明確“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報建和智能輔助審查試點,實現全周期數字化管理。支持探索推進建筑工程‘BIM一模到底’數字化應用和國內自主可控BIM軟件應用,逐步實現裝配式建筑的BIM全覆蓋”。聚焦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目標,加快構建建筑信息化協同發展新格局。市級層面,2021年,長沙六部門聯合印發了《推廣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工作實施意見》,明確“鼓勵并推動BIM正向設計應用,重點在政府投資重大基礎設施、大型公共建筑以及BIM技術應用效果突出、采用EPC模式的項目中推廣”。2023年初,長沙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建立基于BIM正向設計的協同工作模式,開展國產化BIM應用的項目試點”。 支持鼓勵以BIM應用試點建設“穿針引線”,帶動建筑產業數字賦能、提質增效。
——政策驅動。長沙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層層遞進、閉環推動建設工程領域積極開展BIM應用。一是在模式上創新。印發《關于組織實施一體化(EMPC)建造方式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通知》,明確“大力推廣‘BIM+M+EPC’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依規定將建筑工程主要部品部件生產企業或基地作為平等的市場主體納入EPC項目投標聯合體”。與此同時,長沙成功申報了“一種基于EMPC模式的智能建造方法及系統”國家專利證書,并率先推出國內首個配套的工程總承包計價體系,為工程建設的提質增效和本質安全構筑堅實底座,逐步實現“看的見的在工廠,看不見的在云上”的美好愿景。二是推廣上發力。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BIM技術應用的通知》,明確“政府投資5000萬元以上,總建筑面積2萬平及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軌道交通、綜合管廊、給排水等市政設施工程,按要求積極開展BIM示范應用”。該文件進一步明確了BIM技術應用試點范圍,探索了“一模多用”模式,將BIM數字要求逐步延伸至項目建造全過程,為全面推進建造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在審批上改革。制定《長沙市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以長沙作為國家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審批管理改革試點為契機,明確“探索基于BIM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審批監管模式和制度機制。逐步推廣“BIM+EMPC”的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實現從設計到生產、再到施工的一體化管理”。擬通過基于BIM技術的全過程審批倒逼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四是在安全上應用。印發《長沙市建筑施工領域安全生產“十條措施”》,明確“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技術復雜的市政和房建工程,尤其是地下隱蔽工程,要建立和推廣使用BIM正向設計制度。重大工程項目要積極推行BIM+EMPC的工程總承包建造方式和建設管理模式”。強化BIM在施工組織設計、危大工程中的應用,通過BIM技術數字孿生和信息技術,提前預警、預判、處置安全風險,助推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場景帶動。用數字技術推動產業轉型發展,應用是前提,場景是關鍵。目前,長沙正在構建多元化、多層次BIM技術應用場景,圍繞建設各階段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突出“業務,數據、技術”核心生產要素融合,逐步打造以“BIM+裝配式、+智能生產、+智慧物流、+智能施工、+智慧物業、+智慧城市(運營)”為主線的智能建造1.0到5.0級標準化應用場景。長沙針對智能建造五大應用場景已編制評價導則。
長沙一大批示范項目已率先應用智能建造技術并產生積極效應,如黃花機場(BIM+裝配式)、岳麓山實驗室(BIM+裝配式+智慧運維)、瀏陽金陽新城人才公寓(BIM+智能施工及園林)、三一云谷(BIM+裝配式+智能生產物流+智能施工)、東方紅科創中心(BIM+裝配式+智慧運維)、暮坪湘江特大橋(BIM+裝配式+智能施工+智慧運維)等,這些試點示范項目的成功實施,為長沙智能建造快速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三一云谷“BIM+裝配式+智能生產物流+智能施工”示范項目
——研發促動。當前,長沙正在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住建領域依托智能建造行業領軍企業,以市場為主體為導向,加快構建智能建造“五大研發中心”。其中以洋湖設計創意中心為基地,依托湖南省建筑設計院、華陽國際,打造自主可控的BIM技術研發中心;以馬欄山BIM創意智谷為基地,依托中星智建“智慧工地”管理技術,打造數智工地研發中心;以三一科學城為基地,依托三一筑工筑享云操作系統,打造裝配式柔性智能生產研發中心,為智能建造提供系統解決方案;以遠大住工、誠友綠建為基地,依托其在裝配式建筑的自主研發能力、智能制造能力,打造鄉村建設新型建筑工業化產品研發中心;以湖南省建筑設計院為基地,依托智能建造產品開發優勢,強力攻關打造基于BIM數字孿生的智慧排水、智慧建筑、智慧監測以及建筑能碳運維中心。
基于BIM技術應用的智能建造是一種新動能、一種新形態、一種新方向。通過BIM技術“穿針引線”實現“所見即所建,所建皆所愿”是未來建筑行業發的新方向。我們將堅持創新發展、數字賦能,充分發揮BIM技術在住建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基礎支撐作用,建設更多綠色低碳、智慧安全的“好房子”,在建筑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書寫新的宏偉篇章。
作者系長沙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躍先
來源:紅網
編輯:李雨沁
原文鏈接:https://fdc.rednet.cn/content/646843/61/14312671.html